400-123-4657

【金小博说】那些藏在成语里的典故和藏在文物中的成语你能不能再多说几个出来?其中的内涵真的有意境……发布日期:2024-08-09 浏览次数:

  个人以为,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哪个城市会比那个奉献了史上最松弛的一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巴黎更热了。

  哈哈哈,看了巴黎奥运的开幕式,真的有点体会到了东西文化的差异。如果说开幕式的上半场基本还算正常,那下半场的设计和创意简直就是灾难!连深陷选战的“懂王”特朗普,都不得不专门抽出时间评论说这次开幕式是耻辱!他甚至还严厉指责开幕式上模仿《最后的晚餐》的节目是“可怕且可耻”的……

  其实,不仅仅开幕式的演出是创纪录的拉胯,就是开幕了之后,各式看点也频繁登上热搜。比如“玻璃心”的某国国旗,三番几次被标注错误;比如各国奖牌榜排列表,第一次出现了欧盟以第一的姿态领跑……据说全欧洲的小偷们,个个也是摩拳擦掌、势在必得。据说,某国运动员前一分钟还在场上浑汗如雨,后一分钟居然发现放在更衣室里价值4万欧元大金表不翼而飞;游客们也不省心,忙着观赛、追星的同时还要分心照看好自己的一家一当,不然就要像卡塔尔王室成员心爱的11个爱马仕包包一样“有去无回”了。这赛事真是让人看的“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提心吊胆”“束手无策”啊~~

  这两天外面日头毒辣的很,金小博也懒的出门。除了在博物馆里蹭蹭空调、跟讲解员小姐姐吹吹牛之外,偶尔也干点儿正事儿,逮着独自参观的小朋友就出题考考他们,碰到有求知欲的就多讲一些,顺便卖弄卖弄自己的学问。

  诶,这个小孩儿,瞎逛什么呢。博物馆里学问可大着呢,你得慢慢看、仔细瞧。很多文物就藏在我们常说的成语里。

  咳咳,我来讲给你听啊。它也算是古人做饭的一种工具,叫“釜”,就是“釜底抽薪”的第一个字。

  “釜底抽薪”这个成语最早的来源是《汉书.枚乘传》其中有一句:“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后来,在南北朝时,被一个叫魏收的人写在了给皇帝的奏章里。当时。东魏的大将军侯景举兵谋反,投降南方梁朝皇帝,魏收认为对于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应该用坚决的方法去处理。于是文中写到:“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但这个成语最终定型,还是在明朝的《礼部志稿》里:“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意思是,与其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此阻止它的沸腾,不如把锅底的木柴抽走,让水自然凉下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经常出现在古代的成语和诗句中。三国时候有个曹植,做了首非常出名的《七步诗》,里面就有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就是这个“釜”。

  “釜”就是古代用来烹饪的一种工具,一般底部是圆的,没有腿儿。新石器时代大都是陶釜,为了耐得住火的高温,有时还会在陶泥里掺入沙子,就像我们馆里的这件。后来青铜冶炼技术逐渐的成熟,出现了青铜釜。秦汉时期,冶铁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铁比青铜更耐高温,而且导热更快,所以铁釜后来替代陶釜成为大众常用的炊具了。

  金小博:对,这是我们古代的酒器。它有一个近亲,长的憨态可掬,住在市区。你看看认不认识,它下面那个名牌,怎么读知道吗?

  金小博:那它俩合在一起,是不是得读“父已光脚”啊?都光脚了,肯定是喝太多,醉了。

  那个字“觥”读(gōng)。它就藏在成语“觥筹交错”里,大名鼎鼎的《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描述的就是一幅投壶、下棋,酒杯和酒筹杂错,众人起坐喧哗的热闹景象。

  “觥”,中国古代酒器,因古人常用兽角做酒器,所以这个字有个“角”字偏旁。后来发展成青铜制,有兽头型器盖、也有整器做兽形的,并附有小勺,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此器集多种动物纹样于一身,是将精美的艺术设计和器物的实用性高度统一的一件瑰宝。

  金小博:走,带你看个冷门的。先考考你,“万紫千红”这个成语里也藏着文物呢,能猜着吗?

  金小博:鹤.......《甄嬛传》没少看吧。不知道了吧,这个成语里蕴含的可是古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智慧。

  “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出自此诗,本来是指百花齐放、色彩绚丽的春天景色,后来也用来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者是事业繁荣兴盛。比如,“正是因为有许多像金小博这样的博物馆人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博物馆事业的万紫千红。

  在春秋以前,人们认为黄、红、青、白、黑是最重要的五种颜色,并把他们叫做“正色”,而紫色在当时并没有收到重视。直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爱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地位才逐渐提高起来,成为身份显赫的高官们会用的颜色。

  三国时代,在采纳九品中正制的同时,也开了用不同颜色来区别官员品级的先河,主要用的是紫色、红色和绿色。这项制度真正初步形成是在隋朝,五品以上的官员穿的都是紫色官服。

  唐朝时,虽然延续了隋朝制度,但还是有些变化的。文武百官中,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官服,四品和五品官员穿红色官服,六品和七品穿绿色官服,八品和九品穿青色官服。不同品级官员所使用的色彩还有深浅的差别。譬如几年前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展现的服饰配色已是非常精准了。

  又譬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琵琶行》,诗的最后有这么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因为当时他被贬为了江州司马,官职比较低,所以只能穿青衫了。

  那紫色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紫色是一种很特别、富有魅力、能带给人神秘感的颜色,更重要的是,制作这种颜色需要用非常稀有的珍贵原料。古时,有一种叫做“紫草”的植物,人们常用其根部做原料染出浓淡不同的紫色。

  后来到了秦朝,古人又用一种叫做硅酸铜钡的矿物质为原料,可以合成鲜亮的紫色。要合成紫色可不容易,需要将好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然后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反应才能得到。

  孩子:对了,我记得你们馆史记厅里不是有一件展示的九品官服吗?品级也不高,为什么不是青色的呢?”

  金小博:我们展示的这件是清代武官服,而上文介绍的都是各个朝代文官的服装体系,文官武官分属不同体系,不可混淆哦。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对官服颜色的规定,不仅能够体现礼法制度的完善,还能展现出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成熟。这些服饰的色彩成为当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的重要参考之一。

  金小博:好了,今天就先带你逛到这儿吧。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财富,希望你们多来博物馆看看,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也了解我们伟大的文化......

  原标题:《【金小博说】那些藏在成语里的典故和藏在文物中的成语,你能不能再多说几个出来?其中的内涵真的有意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沐鸣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